邱晨关闭社交账号这事,网眼八分斋是非常关心的,人家考虑问题是上升到思想政治领域了:
《奇葩说》与信息殖民
网眼八分斋
http://bbs1.people.com.cn/post/2/1/2/175155417.html
奇葩说被踢爆,很多人觉得意外,怎么会这样?信息殖民久矣,怎么会不这样?!
多年来,我一直在呼吁要重视信息殖民带来的危害。这方面,一直是放任自流的,也因此我们的文化被借助网络工具快速浸透,年轻人们的传统认知基础进一步被蚕食。价值观的裂变,终将会演变为社会的裂变。
借奇葩说事件,和大家聊一下信息殖民的构成。没有这次疫情,这类已然触目惊心的文化侵略,很多人非但觉察不到,还会身陷其中。
邱晨这些选手,是最前台的文化产品符号,是第一个结构。不要惊奇于这些符号的价值趋向,如果不是一致的去中国化共识,是没有机会被遴选为包装对象的。因此,所有奇葩说包装出来的符号有一个是一个,都是主攻90后年轻人的文化认知和价值判断。
什么文化认知和价值判断?看选题。每一期节目选题都精心设计,但核心是:弘扬自我,标新立异,离经叛道。去国家、去文化、去家庭、去传统是主流。相应的,推动西方价值观,倡导个人主义,宣扬自由主义是任务。
这些文化符号,符合年轻人的胃口。邱晨是个代表,她局长爸爸不说自己闺女,大家猛一看还以为是个男人。没错,让男人变娘炮,让女人变爷们,这也是文化污染的一种。题外话,湖南最近被炒作的男孩子唱《方舱医院真神奇》,也是这个路数,不表。
邱晨这些文化符号怎么火的呢?这是第二个结构,文化产品,也就是“奇葩说”这个节目。
包装文化符号需要项目化,奇葩说就是这类项目。项目制很灵活,找到金主或东家,按照方案组织落实执行即可。好处在于,成功了就是奇葩说曾经的样子,失败了再换个项目继续。
奇葩说成功了,这个项目完成了金主或东家赋予的任务,成功的培养了可以引起现象级关注的邱晨等符号矩阵。同时,直接的针对受众群体开启了文化和价值养成。
这样的项目在网络平台不少,典型的如高晓松在优酷的《晓说》,新京报的王志安《局面》、《陈迪说》,杨锦麟当时在腾讯的《天天看》、《夜夜谈》,罗振宇的《逻辑思维》等。
做项目要钱,因此金主和东家会是公司。这是第三个结构。
奇葩说的平台是爱奇艺,幕后公司马东控制,源头公司李开复控制。这个结构并不鲜见,过去这么多年无论是大资本垄断网络平台形成目前的信息霸主格局,还是小资本立足平台孵化定向文化公司提供信息产品供应,都是一个体系一个模式。
创新工场从成立起,以技术之名搞文化投资,悄然进行了深度布局。知乎就是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奇葩说的执行公司,看起来是走了传统综艺经纪路线,实际上是互为作用,文化符号和文化项目深度捆绑。
从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传递的价值观自然是资本意志而非其它任何。无论是现在的几大信息霸主,还是各类寄生公司,都是这个本质。因此,你看到网上信息乌烟瘴气而不治,原因就在于行政的手干预不了资本的魂。
有了公司,有了项目,有了产品符号,怎么包装?公司的投资商资源,这是第四个结构。
我们国内的信息霸主,都是从网络丛林时期发家,欺诈和勒索是源基因。这一点和传统殖民主义很像,攻城掠池,只管牟利。这样的天然不道德,需要用美化资本和文化养成来进行包装洗白。
于是,结构上从大范围投资技术性网络平台、产品,近十来年开始大范围进入文化领域。大家看到了李开复创新工场的布局,这是小儿科。看看阿里帝国和腾讯王国的布局,你才会觉得冒冷汗。
因为信息霸主文化上的整体战略布局,李开复们的创新工场成了低一级的网络文化掮客。这成了互联网文化产业,夹带的私货是全面去中国文化,开道的工具是资本,购买的符号是奇葩说,冲在前台的信息符号是邱晨们。
这四个结构,构成了我们目前信息殖民的基本模式。资本通吃,各安其分,有事儿大家集体出动,你让干啥咱就干啥。信息霸主利用技术和平台的垄断之便,随随便便就可以包装孵化出很多个奇葩说,无数个邱晨们。你想,我们的文化系统固有的思维和模式,是不是不堪一击,或者狼狈为奸?
目前看,狼狈为奸者众。方方就是典型代表,举目全国何止万千?你再看看文化传媒领域各类为邱晨抱打不平的账号,是不是很面熟?是的,每一次有事没事丑化抹黑攻击中国的,就是这一批人。
可是,这样的问题我们网友都能看得出来,为什么这些人频繁违反法制法规,却能大摇大摆不受管理?根子仍然在平台的价值导向上。没有百度的力挺,就没有奇葩说的火爆。同样,没有各信息霸主的袒护,就没有目前看到的这种乱象。
这就是文化殖民的显性存在和隐性效果,也是为什么文化阵地全面失守的原因。当然,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些平台估值200亿美金的时候还没有新闻资质,却比我们的几大官方通讯社信息影响力还大。当文化也被利益驱动,文化自信就会成为摆设。
因此,基于信息殖民主义的推动,文化殖民有了迅猛的发展。加上我一直在提的网络平台广泛拥有的行政权力,两者互为作用此消彼长,危害越来越明显。至今,并没有看到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说是结构性的被侵略。
所以,奇葩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信息殖民缩影,已经具有这样的文化影响力和价值传导力,隐藏在后面的大资本大平台呢?我们的国家,是时候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有效应对这些影响了。文化安全同样是国家安全,也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之一,不能再听之任之了。
从其之前的文章可以看出,对于新兴互联网资本怀有多大怨气:
治理马云神话终于祭出了第一弹! (2017-08-07 19:32:49)
中国人民银行的一纸文件,对普通老百姓没啥影响,但对互联网金融大鳄们无疑是一个炸雷。金融安全的网络治理迈出了第一步,而基于数据安全的规范管理也迈进了一大步。
虚拟经济占比过大,对实体经济构成致命冲击,看起来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国家安全问题,也是十分具体的政治问题。2010年时,我在节目里呼吁国家应该重视突飞猛进的阿里模式给经济造成的可预期影响,用大量例证和数据阐述了这一模式对社会的正反作用,提出了两个治理手段:支付工具安全备案;平台统一征税。
第一个建议是基于支付信息安全提出的,我们享受着各类支付便捷的同时,实际上付出了各种隐私数据的代价。互联网的发展是划时代的,颠覆也是空前的,这一路径并不复杂:控制商业生态;浸透文化生态;干预政治生态。从我们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上,政府为了解决就业、产业升级等问题,大范围的支持网络工具的各类应用,以双创为两翼,以供给侧为主干,以消费升级为动力,最终诱发了基于网络工具应用的各类泡沫和问题。代价很大,后果也很严重,应该从国家高度有所认识和作为,对可预见的问题性政策、行业、企业进行有效规管。
阿里最具代表性,你不会发现全世界有那个国家的大神级企业家,是靠卖假货变成全民偶像的!除开普遍的信仰缺失和价值扭曲,金融资本裹挟经济政策,左右国家决策,也是一个典型但并不稀奇的现状。作为企业,天然的属性就是逐利,因此对于阿里等的赚钱逻辑不用展开道德指责,资本从来不讲道德,只讲利益。不过对于我们的政策推行者,则必须从公共价值、社会利益、国家安全的角度去权衡!阿里这样的公司在我们国内存在到这么强大,对马云来讲是巨大的成功,对国家来讲是很不好的讽刺。因为互联网的野蛮生长最终摧枯拉朽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文明,只讲商业逻辑的价值伦理,会更加快速的让公众以为不择手段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你能赚到钱就是本事,这个危害比什么都大。
郭台铭前阵子讲了句话可谓振聋发聩:资本家没有祖国。对的,资本家只有利益。建构在唯利基础上的资本家,关心社会发展的唯一理由是如何对自己的商业帝国更有利,而不是怎样让更多的民众有福祉。问题正好就在这里:现在的价值观,是把资本家无限捧高。财富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钱成了换算一个人有无价值的唯一条件,从重农抑商到如今的重商主义,啥样的极端就会有啥样的后果。基于这一现状,插上网络这一翅膀的重商主义,对整个价值观的摧毁便更加快速和有效。
所以,对于互联网的管理和治理,我一直讲首先应该理由好、治理好平台。一个平台的破坏作用大于无数个个体,而平台的管理和治理无非两个手段:用资本对付资本;用政策规范行业。这次把网络支付统一纳入网联,就是有效管理的措施,个人认为这仅仅是管理的开端,对于巨无霸涉垄断的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的规范管理,也可以考虑分拆,不久的将来分类分拆或许也是一个治理选项。当然,既然平台级交易额如此之大,对实体经济的损害如此严重,第二步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应该是:平台整体纳税。
阿里类企业的立身之本首先是资本,其次是市场。市场端的支柱是支付和消费,这一支柱随着规管的落实和到位,会直接影响资本端,也即市值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一影响会反向作用到阿里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基于管理和治理的博弈会愈发激烈。已经掌握资本主导和话语主导的阿里们,不会眼睁睁看着国家层面的警醒,基于经济目的的政治博弈会藉此展开,我本人并不为此觉得忧虑,但这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网络生态现象。
因此,阿里们的管理和治理,并非仅仅限于商业生态的良性构建和理性发展,而是关系到文化生态、政治生态的不被污染和干预。非但支付工具基于国家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考量会被规管,畸形的商业异化和扭曲的价值塑造也应该被重视和规管。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就是要从管理制造空间混乱者开始,反正资本家不需要祖国,那祖国也没必要把资本家当娃待。
这是不是 文化守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