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分合,朝夕相争;大道巍巍,分秒同行。如今之国学:传承必行,创新必行,繁荣必行!
历史的滚滚车轮走到今天,不管是当下的经济、政治、军事、民生、文化、思想、教育、法治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国学的全新指引。一个旧文化的退落必然有一个新文化的诞生,而与此同时,一个新文化的世界引领者已经登上舞台。我们不能莫衷一是,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然而,“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国学复兴,雷声大雨点小,思想危机的干涸还没有解除,这个肩负着家国梦想、协和万邦的伟业,舍您其谁!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时下国学复兴过程中所呈现的乱象,各种大师层出不穷,甚至非常荒谬的给了国学无数顶自以为是的帽子,国学早已经失去了它的真实面目;在如此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里,本来是百花齐放、争相盛开,而如今却是野草丛生,满园荒芜;梅兰竹菊,孤寒凋零!
一场秋风落百叶,还待春风吹又生!
正文开始:
……因此,彻底改变China教育模式已经刻不容缓。留学大潮的出现与国内教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密切相关。而教育改革的出路只有一条:开放民间资本,新建真正的私立大学。
根据中央现在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21年China经济总量翻一番,即17万亿美元左右。皆时美国的年经济占有量是23万亿美元左右。China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再到建国100年即2049年时,China的GDP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将不仅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China历史天翻地覆之巨变,也是近百年来世界历史天翻地覆之巨变。整个世界格局会发生根本改变。而届时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大国的China如何来应对世界,这是今天我们必须思考的很迫切的现实问题。
考察今天美国的情况,可能会让我们更为警策,更加清醒。除经济总量之外,美国在军事、科技、管理、教育、文化等众多层面均领先于世界各国。支撑这个世界第一领跑能力的当然是实力。而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的背后,不言而喻是人才。从每年获得诺贝尔奖各种奖项的人数,以及世界科技新闻,就可以看出美国巨大、雄厚的人才实力。同样,在文化、体育、艺术、学术等方面,美国也具有巨大的人才储备。
人才由教育培养出来。人才的培养大约是三十年一代人。今日在校学生到2049年时则为China社会中坚。从这个角度省察China今日的教育能否为此承担历史重任,是刻不容缓的战略思考。
毋庸讳言,新China65年的教育成就巨大,尤其是普及教育的成果,令世界刮目。然而,新China教育原先存在的根本观念和体制问题,现在已经出现灾难性后果,而且积重难返。对于今天China教育面临巨大危机,很多人估计远远不足。因为教育不同于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处理不当会马上产生后果,立竿见影。教育造成的后果大约三十年以后才能出来。教育涉及每个个体的一生,涉及群体的是一代人。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古训是人们总结的真理。我们现在出现的社会问题,根源至少在三十年前。而我们当前更严重的教育问题,大概到三十年后会爆发为社会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对于教育立即作出根本的战略性调整,则未来之China在国际上的地位,无异于羊入狼群,后果令人不堪设想。
一、尖锐的两大现实问题:庞大的教育规模后面是世界一流人才断缺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和菲尔茨奖是公认的当今世界科学水准的一个重要尺度。China大陆至今无人获得这两个奖项,说明China大陆现有的自然科学家属于世界一流的几乎没有。每年世界发布的十大科技新闻,至今也与China无缘。这个现象常被人们提起,也成为国人的一个心结。
当然,China科学家在某些领域(例如人工合成胰岛素)曾经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而从事“两弹一星”和其他某些工程研究的科学家,不少应该属于世界一流,例如钱学森、华罗庚等人。然而,这些科学家都不是新China培养的,基本上也都是欧美的留学生。
1949年后China仍然不断派遣留学生,上世纪80年代后留学生更多。今日China已经或曾经在海外留学的人员有3百万之多,归国者上百万。按照一般规律,一个人从事科学创造的黄金年龄是30-40岁。如果说1970年代之前China教育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那么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改革开放以后,从1977年恢复高考(课程)至今,培养的学生包括留学生达到这个黄金时段的China人至少几千万。但是,其中至今仍然没有出现世界一流科学家。
简单归纳一下以上信息,我们可知:第一,China人有能力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家;第二,1949年以后我们自己却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科学家。结论自然指向一个总根源:教育。
这就是钱学森不断提问的要害: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不能培养世界一流人才?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由于国际战略的因素,今后China不可能从外国引进顶尖的科技人才,必须靠自己培养。像1950年代大批海外科学家归国的情景,是一去不会复返了。
可能也有极少数例外:陈景润的成就应该是世界一流。最近张益唐关于“孪生素数”证明的成果也达到世界一流。但是这两个个案不能从根本上回答China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上的尖锐问题,即“钱学森之问”。
China当前也在追赶世界科学技术前沿,航天和军事科技犹为瞩目。但是,这些都属于模仿和追踪,尽管是世界第二、第三,仍然不是领先。科技不能领先,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大国的China何以应对世界?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绝大多数领域,占居最高学术地位的仍然是“五四”一代学者。虽然哲学社会科学每年都有很多“成果”,也有国家重大项目和课题,但是,其学术水平实在乏善可陈。少数学科例如考古学,由于新材料的发现而有所推进;经济学由于现实问题而拓展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对策。但是在学术水准上,仍然没有重大突破。
反观今日之China学校,尤其是大中城市,从幼儿园到大学,其规模之大,设备之新,可谓空前。全国“985”大学39所,“211”大学100多所,省市重点中学、小学更是无法统计。国家的教育投入虽然只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4%,但比起当年的西南联大,甚至民国时期的北大、清华的投入,可谓天壤之别。
此外,今日China基础教育基本普及,文盲基本消除。从每个家庭来说,子女教育可能是家庭除了买房之外的第二大投资,可谓不惜血本。社会上的课外教育是当前China巨大的产业。教育,实际上得到举国重视。然而,为什么China不能出现世界一流人才?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大批留学生中也没有世界一流人才。这与20世纪初的China留学生人才辈出的现象,形成鲜明对照。原因在哪里?
二、社会道德失去底线,人格教育失败
人类社会总是从野蛮走向文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这一目标,培养社会公民的文明素养。故孟子曰:“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韩愈《师说》亦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人天生就能获得人类的文明,每个个体进入文明的捷径就是教育。无教养的人就是野蛮人。因此,每个个体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接受教育。 1/8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北大你愧对司徒雷登 别不了的司徒雷登 下一篇: 女人用身体往上当官典型 蒋艳萍得罪了陈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