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坝会议和"打鼓新场风波"是密切关联的。近20位与会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议题就是要不要攻打打鼓新场,争论的结果是大家都赞成攻打打鼓新场,仅毛泽东一个人持反对意见。在军事指挥问题上,出现不同意见是屡见不鲜的事。在毛泽东的戎马生涯中,以一人之见反对大多数人的意见也不是头一回。在赣南会议、宁都会议上,毛泽东都处于少数的地位,但他都服从了大局,等待历史的结论。但是这次毛泽东不肯轻易让步,甚至以放弃前敌司令部政委这一职务作为讨价条件。但会议主持者张闻天根据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赞成进攻,还作出了撤销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的决定。
毛泽东虽被解去职务,但是他还是心系红军安危。连夜去找军事负总责的周恩来。毛泽东劝说周恩来放弃战役计划,不要作无谓牺牲。“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周恩来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攻打打鼓新场的计划取消了,毛泽东也复职了。从毛泽东提出辞职到重新担任前敌司令部政委,没有超过24小时……事实很快证明了毛泽东的军事预见是正确的,红军避免了一次不应有的损失。http://www.why80.com/lishi/20190913/shenme592.html
苟坝会议让人联想到后来的1959庐山会议,不过那时候同样处于孤立地位、坚持真理的主角从毛泽东换成了彭德怀,这时候的党内民主氛围已经不复存在(而这个恐怕从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独断专权的种子)。此时的毛可不像当年的张闻天和周恩来表现出的敢于修正错误的崇高风范,也不会提起“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后人回忆此段历史,应该要警醒。
庐山会议由讨论经济工作的工作会议转为八届八中全会,专门解决彭德怀等人的“反党集团”问题。虽然作出了决议,但彭本人并未认罪。于是中央决定在北京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到会的军队师以上干部1061人,列席干部508人。主要对彭德怀和黄克诚进行批判。
这次军委扩大会议,始终是秘密进行的。至今很难看到有关的材料。从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录中描述的场面,会议过程中,只有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少将主持正义,在会场上公开为彭总澄清事实,当场被拉出会场,打成“反革命”。其余众多高级将领,众口一词地猛批彭德怀。彭既然是坚持真理的人,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从大家的发言来看,大多数都是抓住了彭的工作作风粗暴这个缺点。
林彪在批判彭的讲话中说:“这个人非常英雄主义,非常骄傲,非常傲慢,瞧不起人,非常目空一切,对人没有平等态度。不但对他的下级像儿子一样随便骂,就是对上级,也很不尊重,可以说是傲上慢下。他野心很大,想大干一番,立大功,成大名,握大权,居大位,声名显赫,死后流芳百世。他非常嚣张,头昂得很高,想当英雄,总想做一个大英雄。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他觉得他也是个大英雄。自古两雄不能并立,因此就要反毛主席,这是事情的规律。”这些话抓住了彭的致命弱点,也说出了毛内心想说的话。
所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将帅们群起而攻之,彭显得非常孤立。【凤凰网资讯 彭德怀悲剧的另一面:毛泽东已经忍他很久了】
在 如何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方面,彭德怀显然比不上毛,或者这是性格造成的。
会搞政治的人都是懂策略,善于迂回的人
邓小平,也很注意策略,在迂回抗争中表现出超人的智慧。(《邓小平在迂回抗争中的大智慧》)
毛主席在党内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形,他的意见不为大家所接受,如我刚才说的,在十年内战的时候就是如此。我们主张打大城市,毛主席认为我们的力量小,不应该打大城市,应该集中力量建设根据地。但是毛主席的意见大多数不赞成,大家要打,他也只好跟着打。结果打败了,毛主席赶快在会议上提出:打败了证明这个办法不行,换一换吧!大家还不接受,他只好再等待,又跟着大家走。象刚才说的万里长征,就因为在江西打败了,硬拚消耗,拚到最后挡不住了,不得不退出江西。在长征路上,毛主席又提出了他的正确意见,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错误路线,带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冲出了危险的局面,到达了陕北。最后证明毛主席的主张是对的,多数是错的。这都说明,正确的意见不为大家所接受的时候,怎么办?就要等待,就要说服。大多数人通过的决定,组织上还要服从。当着群众被蒙蔽的时候,不容易接受真理,等他们慢慢地觉悟起来以后,就会拥护正确的意见。所以正确的意见常常是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为大家所接受。当然这个等待过程是痛苦的。【《学习毛泽东》—— 周恩来,一九四九年五月七日】